简单粗暴运营技巧!同一模板发半年,流量却比别人多一半!
今天想跟大家聊个很多人刚开始做自媒体,都会纠结的事儿:到底要不要一直发差不多的东西? 先给结论:不仅要发,还要使劲儿发,发到没人看为止。 可能有人一听就懵了:这不是糊弄人吗?天天发一样的,人家不烦吗? 别急,为了方便大家理解,我给你们举个具体的例子,你们就懂了。 比如咱们说说超市,你去小区超市买酱油,是不是总在进门左手边那排货架,看到最常用的那款? 为啥超市不天天换位置? 因为换了位置,你可能就找不到了,销量肯定掉。 那些卖得好的牛奶、面包,永远在最显眼的冷柜里,这道理跟做内容一模一样。 好东西,就得反复出现在大家眼前! 再说说咱们手机里的那些 APP。 你有没有发现,刷短视频时,明明关注了 100 个博主,可真正刷到的也就那十几个? 有时候甚至关注了半年,都不知道人家最近发了啥。 这不是你不喜欢他们,而是平台的推荐机制决定的:就算是你的粉丝,也只有 10%~20% 的概率,能刷到你的新内容。 我认识个做家常菜的大姐,她去年靠一道 “3 分钟番茄炒蛋” 火了,播放量破百万。 之后她连着一个月,每天都发番茄炒蛋,只是换了不同的盘子、不同的背景音乐,甚至有时候就换句开场白。 结果呢?每条都有几万播放,还涨了两万多粉。 有人问她:“天天炒番茄,不怕人看腻吗?” 大姐说:“我刚开始也怕啊,后来发现想多了。昨天还有粉丝留言说‘终于刷到你了,上次没看清步骤’。” 这就是平台的秘密:你的内容从来不会被所有人看到! 就像你在小区里开了家包子铺,就算每天都卖猪肉大葱馅,也总会有新住户第一次来买,老住户也不是天天来吃 有人就喜欢今天吃油条,明天喝豆浆,再次轮到吃包子时,照样觉得香。 我之前也在群里分享过一个带货的案例,她是卖橙子的果农,每天就拍自己摘橙子的过程,拍了几千条,然后开直播卖,1年变现上百万! 理解了上面2个例子,我再来说说平台算法到底是怎么回事 你可以把它当成小区里的快递柜,每天都有新包裹送进来。 算法这个 “快递员” 会先挑几个看起来大家可能喜欢的(就是那些之前数据好的内容),放在最容易拿到的格子里。 如果这个包裹被很多人取走(也就是内容被点赞、评论),快递员就会多放几个同款包裹;要是没人取,就换别的试试。 所以那些爆款内容,就像特别受欢迎的快递,你得多放几个在柜子里,才能让更多人看到。要是只放一个,可能刚好被谁错过了,就彻底沉了。 我见过最夸张的案例,是个教广场舞的阿姨。 她就靠一套 “中老年入门三步踩” 教学,换着不同的场地拍了 50 多条视频,每条都火了。 后来有人问她怎么想到的,她说:“我哪懂什么算法啊,就是发现跳这个舞的人最多,问的人也最多,我就天天拍,反正换个公园拍就是新视频了。” 说到这儿,肯定有人还是担心:万一真有人看烦了怎么办? 其实特别好判断:看数据就行。 如果同一个模板的内容,之前每条都有 100 个赞,突然连续三条只有 20 个赞,评论里还总有人说 “怎么又是这个”,那就是该换的时候了。 但在这之前,千万别自己吓自己。咱们普通人做内容,最缺的不是创意,而是让别人记住的机会。 你想想,小区门口那家卖煎饼的,是不是三年来配方都没变过?可你路过时照样会买,因为你知道他做的好吃,而且每次去都能吃到一样的味道。 做内容也是这个理:先让 1000 个人记住你 “擅长做番茄炒蛋”,比让 10000 个人觉得你 “啥都会但啥都不精” 要强得多。 等大家都认你这个 “番茄炒蛋专家” 了,再慢慢加个 “番茄炖牛腩”“番茄金针菇”,大家反而会觉得 “哦,原来他还会做这个,肯定也好吃”。 最后,我给大家总结几个运营小技巧,大家做内容的时候,灵活运用起来,播放量会翻倍: 发过的爆款,隔三天就再发一次,换个标题就行
同一个模板,每次改个小细节(比如开头加句当天的天气)
粉丝不到 1 万之前,别想着天天出新花样
数据没降就别换,降了就果断停 记住,咱们做内容不是参加创意比赛,是要让更多人看到、记住、愿意关注。 超市里卖得最好的,永远是那些天天摆在显眼位置的东西,咱们的内容也一样 “重复”不是偷懒,是让更多人看到你的聪明办法! 今天分享的运营知识,是我做自媒体八年来,用实战经验换来的心得,或许你现在听不懂,但是请你默默记在心里,相信我,有一天,你一定会用得到!